【CPS中安網】 縱觀當下AI發展,人工智能應用不僅將繼續在全球普及中增長,還將圍繞重要主題開展更深層次的對話,推動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并以新的方式影響社會。其中包括以下方面的發展:
智能安防
根據《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預計到2022年該市場出貨量將突破3億臺,其中主要增長來源于家庭安全監控、智能照明和智能音箱。作為全屋智能的第一道門坎,智慧安防近兩年炒得火熱,事實上我國的民用安防普及率僅有11%,遠低于發達國家的70%。
目前,以5G+AI為賣點的智慧安防產品,融入了防盜報警和人臉識別成為互聯網熱門話題。
一方面,通過AI加持的智慧安防不僅憑借傳感器、邊緣端攝像頭等設備實現智能判斷,還能有效降低傳統安防領域過度依賴人力及成本高等問題。
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手段能獲取安防領域最實時、最鮮活、最真實的數據信息,進行精準的計算后,可讓各項安防勤務部署和人力資源的投放更為科學、精準和有效。隨著全民安防意識的提升以及與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配套推動,民用安防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因此也擁有更廣闊的潛在市場。
5G時代,視頻監控設備的清晰度將更高、延遲度大大地降低,探測設備的響應速度將更快。5G與AI的結合加速家庭安防接入智慧樓宇、社區、城市的建設,為全民帶來更為穩定和高效的產品。
智能制造
以汽車生產線為例,智能化生產過程中,定制車輛通過云端的智能信息物理系統的調度在動態生產線上自主移動,完成生產步驟。動態生產線,不但可滿足消費者對定制車型和配置的需要,還可大大縮短定制化的周期。而要實現智能制造,必然離不開5G網絡的支撐。
5G網絡將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的連接,實現工廠內海量傳感器、機器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相互連接,5G技術下的物聯網將覆蓋全球。
未來,物聯網將連接著廣泛分布的跨區域商品、客戶和供應商等,實現產品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連接,最終形成一個基于大數據與AI的生態系統循環體系。5G與AI結合將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占據核心地位,人和機器的協作,將構建一個新崗位分工的格局。
高速可靠的無線通信技術,可讓生產制造設備無線化,使得工廠模塊化生產和柔性制造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無線網絡可以讓工廠和生產線的建設、改造施工更加便捷,并且通過無線化可減少大量的維護工作,同時能大程度的減少工廠商的庫存及資金占用情況,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無人駕駛
據介紹無人駕駛汽車每秒將消耗約0.75G的數據量,因為高精地圖的數據量巨大,達到Gbit/公里級別或以上,通過傳感器、攝像頭采集到的信息結合通訊手段(比如5G網絡)與云端做交互,能使得地圖更加智能?;谥悄艿貓D信息的路徑規劃,通行效率更高。以盡量少的時間完成更新,需要超高速帶寬。
而5G網絡相對于4G網絡來說,傳輸是速率的是4G的100倍,能夠以每秒10BG的速度進行傳輸,而且出于安全考慮,無人駕駛汽車對網絡延時有非常高的要求,必須使延時控制在10毫米以內,否則會因為延時使電腦接收到信息較慢,從而造成危險。
當車輛在遇到緊急情況,反應速度是非常關鍵的,畢竟事故往往發生在毫秒之間,而5G低延時的特點正好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且無人駕駛是AI技術的集大成者。
曾有這么一句話:“能解決塞車問題,就能拿諾貝爾和平獎”交通擁堵問題,一直是各大城市的心頭痛。倘若我們把駕駛問題交給經過數據量化,程序化運算之后的AI,那么因人為不良駕駛習慣而帶來的非必要堵車因素就能大大減免,對交通擁堵問題也能起到一個緩解作用。
兵法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高速率,超高帶寬和低延時的5G技術可以更多元的推動AI發展,為此我國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啟動5G商用”的要求。
中國移動早就提出“2019年5G預商用、2020年規模商用”的目標,繼續實施5G網絡領航者計劃,全面啟動5G規模試驗網建設,推進2.6GHz和4.9GHz的5G網絡試驗,加速5G網絡端到端成熟和規模應用。
為此中國移動研究院及江蘇公司聯合愛立信、英特爾三方開展了符合3GPP SA標準的5G新空口互聯互通測試,在3.5GHz頻段的100MHz帶寬上實現了異廠商數據傳輸,實時速率最高可達1.3Gbps。
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寧波這5個城市中每個城市大約建7個站點做系統驗證推進5G規模試驗,還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開展5G業務和應用示范。
2019年將進入大規模試驗網階段,5G城市數量將達到100個。
到2020年全網5G基站將會達到上萬站點的規模,從而實現商用產品規模部署。除基礎設施的建設外,移動也有相應的5G終端整體推進計劃,在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上,將推出首批5G 通用模組,這意味著2018年年底行業客戶可以采用5G產品做相應的測試和實驗。
預計在今年正式發布首批5G 行業終端,最終目標是在今年10月份能夠實現友好用戶測試。
5G的開拓發展終究離不開合作,合力構建5G+AI生態是中國移動的出發點,前任中國移動尚冰董事長提出將建立5G創新基金,推動5G關鍵技術研究,促進5G下階段的標準和技術進一步完善。共同構建能力互助,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數字產業化生態體系。
中國電信是5G標準的重要貢獻者之一,除了主導5G國際標準項目及任務11項,還提交國際文稿457篇,專利申請累計190項。其中143項獲得了專利保護,承擔5G方面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9項,牽頭7項。還率先發布了5G技術白皮書,明確了中國電信未來5G目標網絡架構、關鍵技術選擇、網絡演進策略。
在網絡建設上,目前中國電信分別在蘭州、成都、深圳、雄安、蘇州、上海6個城市啟動了示范網試驗,每個城市6-8站,主要在3.5GHz頻段的無線組網能力和方案驗證基礎上,2018年試驗規模將繼續擴大到17個城市。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正式批復了中國電信在北京等十二個城市開展5G規模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電信通過擔任主持編寫,和主導編制多個AI行業標準,牽頭成立了智能化網絡切片生命周期管理項目,研發核心AI模塊,正在致力于解決5G端到端網絡切片智能化部署和管理的問題。
相對于資金實力相對薄弱的中國聯通來說,更多是以一種合縱連橫策略去迎接這次的機遇。
混改后得到的資金為5G項目的建設帶來了一場及時雨。在5G項目投資中,聯通2017-2019年投資額分別為1億、80億、190億;在技術探索上,中國聯通前期精力主要放在與移動、電信共同進行5G試驗,并聯手華為在上海建立5G外場實驗基地,完成5G高低頻區域連片部署。
緊接著,又與中興合作完成5G新空口的野外試驗,其單個用戶的設備數據速率已經達到了2Gbps。中興在其預商用sub-6GHz 5G基站使用了大規模多進多出技術,試驗中100MHz的寬帶上頻率達到了3.5GHz。
在國際合作伙伴會議上透露,聯通已經在16個城市陸續開啟了5G規模試驗,預計將開展超過600個實驗網建設,2019年將進行業務應用示范及試商用,并計劃在2020年正式商用,實現重點城市重點區域部署。下一步將在工業、體育、視頻、智慧城市等十大行業開展合作試驗,豐富5G應用。
AI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各領域,包括機器人、車用電子、無人駕駛、物聯網等新興芯片都與AI緊密連結,重要性有目共睹。甚至已經上升為美國,日本,中國,及歐洲各國的國家戰略,并陸續發布AI白皮書。
AI發展“芯”現行,全球芯片業者爭相投入AI芯片開發,有半導體從業者曾提出,“預估至2020年市場商機將高達3,000億美元,吸引各大科技廠爭相加碼投資,各國紛紛積極搶奪AI發話權”。
期待未來5G加持下的AI發展,能助力我國在AI芯片格局和新一代的通信制式能彎道超車。